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牡丹纹的玉雕[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观音阁瓷窑是景镇最着名的民窑之一,其产品几乎可与官窑媲美。
      在这里生产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景镇的外销主要通过东印三公司出口到欧洲以及东南亚。
      这最后一批水下挖掘的青花瓷盘,和带盖的青花瓷钵,以及其它一些产品,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它们的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略微呈蓝灰色或蓝黑色。
      无论是图桉、花鸟,还是人物都比较随意,充分表现了民间艺术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瓷器,肯定属于景镇外销瓷中常见的类型。
      这批出水的青花瓷器,可以说对景镇文物和考古工作者,以及从事陶瓷艺术研究的工作者,是有很大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
      其实,在景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中,从宋开始就一直有官窑、民窑之分。
      但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即官窑陶瓷手工业工场,是在明以后才开始建立的。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景镇才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尽管官窑在景镇陶瓷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论历史之悠久、服务对象之广泛、技术之丰富、市场之广阔等,那还是当数民窑业。
      特别是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以后,海内外陶瓷市场不断扩大。
      而这些进入市场的商品瓷的制造者们,正是jdz众多的,富有各种不同特色的民窑。
      这些民窑业中的陶工们,不仅制作出了曾名噪一时的景镇瓷器,还使景镇民窑发展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不能寝”。
      就因为这,这一时期的景镇,被称为“四时雷屯镇”的时代。
      明末的天启,崇祯年间,官窑停造,独剩民窑。
      这段没有了官窑的历史,却是景镇制瓷业走向最辉煌、最英名远扬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霓虹商人、葡萄牙商人、英伦东印公司等外国商人,大量购买景镇的民窑瓷器。
      自由奔放、淋漓畅快的民窑青花瓷、红绿彩;
      构图严谨、装饰味浓的开光大盘;
      颜色绚丽、风格独特的明末五彩瓷等,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订购的珍品。
      这些瓷器的出口,对邻国霓虹,还有欧洲各国以后的瓷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出海,就能发现这么多珍贵文物,陈文哲也是没有想到过的。
      而这些文物,还都有一些代表性,这就让他这一次出海的收获,变得更有价值。
      比如最后一艘沉船之上,瓷器虽然没找到太多,但是其他文物也找到了不少。
      一般打捞沉船,瓷器最显眼,但是并不一定是最珍贵之物。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物,基本上以瓷器为主。
      比如这一次,主要为zz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镇产的彩釉瓷器。
      但是,除了这些瓷器,还有很多金属器等。
      瓷器的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
      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铜板以及锡壶等。
      在出水瓷器的纹饰中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桉以及汉字。<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牡丹纹的玉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