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景镇那边对于古瓷的研究,是真的专业。
      各种迹象、特征研究出来有什么用?
      难道只是单纯的威力欣赏,找出古董之上独特的美?
      对这一点,陈文哲是不信的,景镇那边都注意到的古瓷特征,就肯定有人仿制。
      看到陈文哲一脸若有所思,两个老头都笑了,这才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这时老李也说了一件趣事,当然也是关于做旧技能的。
      他说的是土香气,这是指古瓷在地下若干年,瓷吸收了土里的气味,水温之,则发出。
      因地下环境各异,而土香气也有别,出世百年,都可闻到。
      老李刚说完,老周又开口了。
      人家知道的是真多,既然有土香气,那是不是有酒香气?
      这是说的烘酒香,一般是酒器之中产生的,这种酒器古瓷,出土之后,水湿之,文火烘之,土香气中可闻辩到酒香,陶器为最。
      而干坑或烂坑出的,则又是另外的气味。
      不同的气味,可判知出土时的大概环境。
      这是一个判定古瓷的辅助特征,这需嗅觉敏锐的人才便于感知。
      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陈文哲肯定涉及到过,比如土腥味,但是瓷器之上不止是土腥味。
      至于土香气,他还真不知道,什么环境之下,会产生所谓的香气。
      而酒香气,这个很容易理解,只不过这种细节,他原来没有关注过。
      陈文哲十分感叹,人家这才是专业的啊!
      就算是说到了瓷器之上那层宝光,也有很多说法。
      之前提到过,陈文哲知道有很多光芒,但是他真不太懂亚光什么的。
      原来陈文哲就着重关注蛤蜊光,现在他才知道,除了蛤蜊光,细分之下,还有另外的光芒。
      比如朦胧光,这种现象现在可用热释光原理解释。
      古时视觉敏锐之人,在暗处,用开水烫古瓷,可见白色的﹑模糊的﹑略大于古瓷的光,而新瓷没有。
      除了朦胧光,还有亚光,因釉面年久老化,而生成的一种温和的暗淡的光。
      又称一片光,年越久,越温和。
      因出窑十多年后,釉面结晶体分化瓦解,晶格组织之间,开始陆续产生无数肉眼观察不到的间隔,并随着年代的增长而加大,从而光线不能直射,产生散漫光,故见到的是亚光。
      亚光,肯定是判定古瓷的一個重要特征。
      这种细分出来的宝光,陈文哲肯定不清楚,也从来听说能仿的。
      除了亚光,还有酥油光,这种类同于亚光,但有油润,常见于官﹑哥窑。
      这就更加没见有仿得,就算三分像的的很少。
      因为对于官﹑哥窑,人们还没能弄清古人的生产工艺。
      听到这种说法,陈文哲若有所悟,他有弟窑的手艺,甚至能够引申出哥窑的技术。
      加上他现在也会一些宝烧技术,这些都加起来,是不是汝窑瓷也可以肖想一下?
      其实这两个老头说的这些,他大体都涉略过,但是他没有研究的这么细,这么透彻。
      这一次两个老头是真的吐干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