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八章 私访[1/2页]

大明威宁侯 韦小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东,齐鲁之地,是孔圣人的故乡,以知礼闻名天下。
      受孔子文化熏陶,来这里瞻仰的读书人络绎不绝。
      造化钟神秀,齐鲁青未了。
      就算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读书人穷得饭都快吃不上了,但随处可见郎朗的读书声,到处是学习的氛围,挑灯夜读,刻苦钻研,还有君子之间彬彬有礼。
      济南,趵突泉全国闻名,附近十分繁华;大观园巷则是花街柳巷集中所在,这里的青楼集中了各个地方、各个种族的女子,风情各异,美丽大方,是文人雅士、官员商贾们最喜欢逗留的销金窟,不比秦淮河逊色多少。
      城内的街道比较开阔,集市、学堂、衙门和居民区等规划有秩序。
      陈远带着侯八和几个锦衣卫,走在街道上。他先让袁彬去衙门,自己则先打探消息。抓犯人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想办法解决罢考的事情。
      集市,各种摊位和棚子把两边宽阔平坦的路面挤成了一条巷道,有的地方人多了,摩肩接踵,很难同行,可见繁华。
      摊位很多很杂,有卖各种风味小吃的,还有卖首饰头面、绸缎布匹的。最热闹的是一些小酒馆,开春天气冷,许多人都喜欢来到这里喝上二两,畅聊天地南北大事。
      陈远细细听,基本上说的都是罢考的事,又朝他们看了看,没有书生,只是一些好些事人,他们不嫌事大,事不关己,反而各种争执,更多是支持朝廷的政策。
      “嘻,让他们读书人和官员士绅跟咱们一起干活,倒是千古奇闻哪,值得浮一大白。”
      “可能吗?听说主持改革的李大人遇害了,唉,还有谁能进行改革?他们少剥削我们平民百姓就谢天谢地了,跟我们一样干活?不可能。”有人立即反驳。
      “他们也干不了活啊,那白嫩嫩的胳膊,不小心摔在地里,命都要没了半条吧,哈哈——”
      人群中一阵大笑。
      陈远听了一会,得不到什么有用信息,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处诗社:青云诗社。这里聚集着许多读书人。
      他带头进去,守门的看他书生打扮,还有护卫,就不多问,放了进去。
      陈远进去一看,里面是一个大庄园,亭台、假山、花园、应有尽有。
      里面聚集了几百号人。
      有的在闭目朗诵,有的在研讨习题,但更多的是聚集在一起,要上书朝廷,希望讨还公道。
      在花园中间的台子上,站了八个书生,以三个在那里为主导,其中以白色儒袍的书生为主,听大家都称呼他为陆举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同窗们?今朝廷昏庸,任用奸佞李骐,摈弃了读书人的传统,让我们下地干活,这成何体统。咱们今日在此聚集,就是要向朝廷上书,如果不取消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咱们今年就不考了。”
      “对,陆兄说得对,咱们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下地干活吗?朝廷不尊重咱们读书人,咱们学的是诗书,习的是孔孟之道,岂有干活的道理。”
      “对对。”群情激动。陆举人又康康激昂的演讲了一番,刚才还研究题目的的书生全部吸引了过去。
      他们纷纷在陈情书上签字。
      陈远在一旁冷眼旁观,侯八低声:“老爷,咱们要不要——”
      陈远抬手示意不必轻举妄动,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一旁看着。
      “兄台,眼生得很啊?”
      忽然,一个书生到了他身边。
      陈远抬眼看去,只见这个读书人是国字脸,年纪不大,十七八岁的样子。
      其他书生都去签字和发表意见,唯独这少年走到自己身边,陈远有些好奇,笑了笑:“在下是新来的,小兄弟自然不认识,陆举人他们都在陈述意见,我看小兄弟有些不高兴啊。”
      少年立即道:“这些人,李大人为百姓造福,已经牺牲了,他们仍在处处谩骂,枉为读书人,我不屑与之为伍。”
      陈远多看了他几眼,少年又道:“我看兄台坐在这里,看着他们皱眉,想必也不认同他们。”
      陈远还没说话,一个瘦个子过来道:“原德,大家都签字了,你快去签字吧。”
      少年冷哼:“朝廷实行法令,一体当差纳粮,虽说严苛了点,但我未觉得是耻辱,

第四百零八章 私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