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你倒是大方哦,我辛辛苦苦把钱借给银行做理财,年息连10%都不到,你老人家大笔一挥,居然给那帮人20%的收益。”听到诸葛成相答应老乡的投资,给出那么高的固定回报,娜娜忍不住叫起来,“咱们又不是没有钱,你差那1000万吗?”
“我不差这些钱。”诸葛成相很镇定,微笑道,“我有这个信心,如果20%的收益都做不到,我白白在鹭华工作了十六年。”
“好吧,既然这么有信心,那你先试着做一年吧,如果做不到20%,就趁早把钱退还人家。”娜娜退让道,“这些年,你的奖金提成,加上房子的增值,我们已经奔小康了,用不着去冒风险做生意了。”
“你放心,不会冒风险的。我是完全复制鹭华那一套做法,万无一失。”诸葛成相保证道。
1000万借不到,谢公子忍痛从期货里拿出500万,凑到4500万;诸葛成相让娜娜从银行提出4500万,加上雷正响1000万,凑成5500万。两人合计一个亿,按照各自出资比例,明确了股份,签订了协议。
谢公子还提议,后续业务有需要,有资金进来,不再进入股份,按照年化12%计算利息。诸葛成相没有反对,但是心里想,如果利润达不到20%,要倒贴雷正响8个点了。
诸葛成相早些年买了一个500平的写字楼,太大了,又出租给别人了;谢公子原先的办公室又太小了。两位股东一合计,租了一个一百五十平的写字楼。事不宜迟,做了简单的分隔,就搬进去了。
然后开始招兵买马。诸葛成相满脑子都是鹭华集团那一套,思忖着完全照搬鹭华的用人原则。谢公子不以为然,反对道,鹭华要撑面子,规定新员工必须是211、985的大学毕业生,我们不需要,我们是私人公司,211、985未必看得上咱们,来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随时都可能跳槽走人,与其这样,还不如招收普通院校的毕业生。
诸葛成相觉得谢公子言之有理,套期保值并不是一项很难学会和掌握的业务,211、985不是必要条件,王九宏、裘春燕连大学生都不是,不是照样做得风生水起。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不是人。
一切准备就绪,诸葛成相猛地发现,2018年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是时候大干快上了。
诸葛成相坐在新的办公室里,思绪万千。这间办公室只有过去鹭华的办公室一半大,装修也非常普通,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彻底告别了高大上的鹭华集团,你必须调整一下经营思路。
鹭华追求的是营销至上,追求的是四大国企的头把交椅,追求的世界500强的排名,这些对你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但是,你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只要你的收入超过以往,目的就算达到,就是胜利。
你必须尽快地适应角色的转换。过去,你是大名鼎鼎的鹭华集团的业务总经理,来往出行都是众星捧月;现在,你只是籍籍无名的个体户、私营业主,走在大街上无人理睬。所以,你要耐得住寂寞,你只需默默地工作、暗暗地数钱、偷偷地乐即可。
诸葛成相刚从鹭华出来,余威尚存,影响还在,大家抢着要跟他做业务。
王小兵动情地说,师傅,今后有什么业务,就放到鹭华来做吧,我一定竭尽全力配合你。诸葛成相拒绝了,张学锋如愿以偿当上了总经理,现在把持着化工公司,他不想搭理这样的人,不想再跟老东家产生任何瓜葛。
徐大伟言辞恳切,业务放在我这吧,我们是老同学,
第212章 积少成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