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曹会长,这首词虽然很惊艳,但千古中秋第一词的说法,是否有些言过其实?”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男子,大着胆子提出了质疑。
“哈哈,一点都没有言过其实,实在是小宋老师这首词的意境和心胸,都让我大开眼界!”
“大家先看这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的含义不需要我赘述,单就这质问青天的狂傲,古往今来就没有几人能够做到!”
曹元林话音落下,众人也忍不住讨论起来。
“这个开头确实精妙,开篇就点出明月,把酒直问青天,这场景太潇洒写意了!我都想端起酒杯到宋义老师家串门,开怀大饮一场了!”
“其他人写这样的诗句是狂,但以小宋老师的才华来说,虽然有些不羁,却又合情合理!”
“气魄非凡,很有年轻人的朝气,这一句确实是传世佳句!”
“......”
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好评,看向宋义的眼神中,更是多了一分亲切与向往。
作为自诩文人的学者,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与有才之人把酒言欢,附庸风雅。
仿佛这样一来,自己也就成了同等水平的人。
而宋义这样才华横溢,又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自然就是他们神往的对象。
而且这种神往,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再说后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整个上片,小宋老师都在望月,既心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志!天宫虽好,却不如人间烟火来得有趣!”
“小宋老师在词中自比可乘风来去的仙人,但我却丝毫不觉得他狂妄,反而与他一身才气相得益彰!”
曹元林用尽各种词汇来赞叹宋义。
众人也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反倒是身为主人公的宋义有些不自在,就算是东坡先生本人在场,怕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当面吹捧吧?
众人又是一阵低声议论,部分人甚至主动上来与宋义攀谈。
“小宋老师大才呀,我是帝京大学文学院的沈鸿,我们学校的孩子都很喜欢你的音乐,我想代表学校邀请你来给大家讲讲学,聊聊音乐......”
“我是国学研究院的崔荣,我平时就待在帝京,希望有时间可以一起出来交流交流......”
“宋义老师你好,我是文学出版社的主编卫嘉玉,同时也是作协的一员,不知你是否还有其他的诗歌,有没有想过整理成册出版诗集?”
诸多老人已经不再把宋义当做季世英身边的年轻后辈,而是平辈相交的诗坛大家!
曹元林看着热情讨论的众人也不着急,反而跟刚刚准备纸笔的女生聊着什么。
等大家的交流告一段落,他这才继续讲解。
“我们再来说下片怀人,这首词跟上一首《望月怀远》其实结构相似,都是先写月再写人。”
曹元林伸出有些干巴的手掌,指着墙上的书法大声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部分大家也许只能感受到大意,但小宋老师具体指向的是什么,恐怕大家心中还有疑惑。”
人群中有几人微微点头,算是回应了曹元林的说法。
“其实这里面我也有些拿捏不准,我猜这首词并不是小宋老师今天即兴创作的,而是之前人生失意的时候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发表过,不知老朽猜的可有误?”
曹元林看向人群中心的宋义。
似乎只有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才能继续分析下去。
“算是吧。”宋义微笑着回答。
现在否认也没有意义了,反正这首词确实是东坡先生被贬期间,写给弟弟苏辙的,说是人生失意状态也什么问题。
而东坡先生写这首诗既是出于对弟弟的思念,也是希望弟弟能出面捞自己一把。
据资料显示,苏辙是北宋第一暖男,也是宋代最有名的怨种弟弟,一辈子都在捞自己的哥哥。
苏辙虽然是弟弟,但性格却老成持重,甚至一度官至宰相。
而东坡先生虽然才气逼人,但他的为人如他的诗词一般狂放不羁,堪称文坛的大碎嘴子,经常在官场上得罪人,多次被贬。
甚至因为反对激烈变法锒铛入狱,险些被判处死刑。
但苏辙却冒死向皇帝求情,不惜辞官也要捞哥哥出来。
有人说苏轼的天真乐观,都是弟弟苏辙守护出来的。
也正是苏辙的内向收敛,隐忍坚韧,才成就了苏轼的惊天伟才!
许多人在读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都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这是在写兄弟情。
但曹元林显然不会想到这一层。
第217章 暖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