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坐了小张的拖拉机进城,到了供销社后门,把蒜苗过了称,一共500斤,卖了七十五块钱。
      “告诉你,这就是看在王主任的面子上我们收了,下回可没这好事儿了。”供销社的主任白白胖胖,穿着一身黄卡其布的棉衣,戴着前进帽。
      甄有荣还想跟他套套近乎,可人家蹬上自行车走了。
      “你呀,还是回去吧!平常我们的蒜苗都是从我们主任亲戚家收的。”供销社售货员的一句话就打消了甄有荣的念头。
      小张还有别的事要忙,所以也走了。
      甄有荣意兴阑珊,这七十五块钱虽然不算少,可成本更高。
      不说别的,光他老娘那副寿材就得一百。
      如果蒜苗能顺利地一茬一茬卖掉,当然会盈利。
      可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没有人会大量收购,他们自己家吃又吃不完。
      倒是还有个办法,就是拿到黑市卖掉。
      可这么多的蒜苗,肯定不可能一天两天卖完。
      而且太招眼了,一旦被人发现举报,他这小队长就别想当了。
      其实不光甄有荣发愁,他们家人也都愁得吃不下饭。
      郭氏在小张开着拖拉机走后,就在院子里跳脚大骂,把生平知道的污秽字眼全都用在了甄明明身上。
      可甄明明哪里肯理她?拿了点心和酒到村支书王友林家去了。
      她在县城听到了一点儿“风声”,这让她嗅到了新的机会。
      王友林已经六十出头,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
      老爷子当了三十多年的支书,为人蛮耿直,作风也正。
      “七姥爷、七姥姥,吃饭呢!”甄明明进了屋见王友林正和老伴儿坐在桌子跟前吃过晌饭。
      “这不老甄家二丫头吗?快进来,炕上坐。”王友林笑着说。
      “外头冷吧?往炕里坐,热乎热乎。”王友林的老伴儿于凤芝满头银发,她比王友林年纪小,但更显老。
      “我听说你最近蒜苗卖的不错,行啊小丫头,挺有头脑。”王友林也吃完了,喝光了杯里最后的一口酒说。
      “我是遇上贵人了,”甄明明很谦虚,“这活儿干不长,也就年前这一个月,年后就没了。”
      甄明明没打算一直生蒜苗,虽然这件事利润还不错,但时间长了,容易引人怀疑。
      别的不说,她生蒜苗的大蒜究竟是哪里来的,真要认真查起来,她也交代不清楚。
      要是偶然买到的一批也就算了,一直有可就说不过去。
      为什么只有你买得到,而别人买不到呢?
      还有就是随着天气越来越暖,生蒜苗的客观条件限制就越小。
      同样温度下,她家蒜苗长得太快一定会引人怀疑。
      所以这条路不能持久。
      “那也挺好了,我听说你们家还上不少账了。哎,快点儿还上吧,要不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于凤芝说。
      “七姥爷七姥姥,是我妈叫我来看看你们的,这不是快过年了嘛!这些年,你们也没少照顾我们家。”甄明明说着把自己带的点心和酒从篮子里拿出来放在了炕上。
      “你这孩子这是干啥呀?快拿回去!”王友林道,“我是村支书,你们家条件困难,照顾点儿也是应该。”
      “这些东西就是一点儿心意,根本比不上你们这么多年对我们家的照顾。”甄明明笑容可掬,“还有这捆蒜苗,是我自己生的,你们尝尝。”

第37章 拜访村支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