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格服装厂进货的都是来进喇叭裤的。
为了提高厂子的效益,莫海波下了一步险棋,把厂里所有的生产线全部用来生产喇叭裤。
一开始效益确实很好,厂子的收益比去年同一时期高了近三成,工人们的工资他都开心地提了10块。
但直到两个月前,喇叭裤却突然卖不动了,个体户们开始对喇叭裤避之不及,来喜格进货知道只有喇叭裤时,直接转身就走。
莫海波一开始还以为是进货价太高了,也没去在意,按照以前的经验,只要价格稍微下降一些,就肯定会重新好起来。
但他明显低估了如今的市场,更高估了魔都、京都、苏杭等城市对喇叭裤的需求量。
经过三四轮的降价后,莫海波才开始着急了起来,开始疯狂地清理库存,可时机已经晚了,别的厂子早就这么干了。
就这么两个月的工夫,库房里的喇叭裤就堆积成山,喜格为了给物料供应商们回款耗尽了家底,连工人们的工资都发不出了,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不久后没收到回款的供应商们上门讨债,被逼无奈之下,莫海波只能让厂里面的工人先回家等待上岗,莫海波也装成门房大爷躲了起来。
喜格服装厂的经营状况,只有魔都的领导层们清楚,他们也正在想办法挽救濒临倒闭的厂子,莫海波不知道王建国是怎么猜到的。
但事已至此,莫海波倒也愿意听听看,王建国那所谓的合作到底是什么?
王建国见莫海波坐下,心里也镇定了下来,他之前多少还是有点虚的,松了一口气,王建国缓缓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你是说把喇叭裤拉到小城市里面卖?行不通的!”
莫海波摇了摇头,直接否决了王建国的提议,接着开口说道:“之前我们也想过这招,甚至还派人专门去一些地方考察过,但最终都放弃了!”
王建国听到这话,有些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小城市人们观念还跟不上,不愿意把钱花费在这上面啊!”
莫海波叹了一声,无奈的开口说道,有些气馁的靠在沙发上。
他还以为王建国能有什么好主意呢,没想到就只是这么简单的倒卖把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啊。
喇叭裤之所以能在魔都、京都这些城市流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城市比较发达,人们有着较强的购买欲望,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哪怕一条喇叭裤一百块都能卖到脱销。
但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因为信息滞后的缘故,能不能接受新潮的喇叭裤都是一个问题。
更别说喇叭裤的价格,比起寻常的裤子价格要贵上不少,再加上路上的运输成本,一条都快抵得上寻常三条裤子了,人们怎么会愿意买呢?
王建国对此倒是不以为意,莫厂长作为土生土长的魔都人,对于下沉市场的认知显然不够充分,他前世可是深入研究过拼夕夕的。
更何况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营销意识,遵循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一套,可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的“美酒”,先想办法把自己炒热才是硬道理。
王建国知道只靠嘴上功夫很难说动莫海波,也没再想着继续劝解,而是说出了自己的另外一套合作方案。
第13章 合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