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执玉不是没见过小家碧玉。她阿爹何冲很是有一些远房族人,有的时候会上京来,她便也见过几个远房堂姐妹。她其实并没有看轻她们的意思,倒是这些人自己先看轻了自己,深重的自卑反而成了极度的自大,更加自重身份,也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一些正常的举动,看在她们眼中,就成了对自己的侮辱。无意的眼神也就成了刻意的鄙视;她们也深怕别人看轻自己,因此会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但是俗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此矫揉造作,反而失了天然。
但是赵栀就要聪明许多,她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就按照自己的风格行事。一言一行都自带一股潇洒的作风,就算是一些礼仪不够到位,那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说起来,她就像是魏晋时期的那些名士,自有风流态度。
“你还真是折煞我了,担不得你这般赞誉。“赵栀笑着做了一个推拒的动作,两个人相视一眼,彼此都是一笑。
“阿栀,你怎么会那么了解《宋刑统》?“何执玉好奇的问道。之前赵栀在大厅之中语惊四座,带给她的冲击特别大。何执玉父亲就是大理寺卿,《宋刑统》的复杂难解程别人不知道,她却是一清二楚。
“阿玉,我阿爹是一个捕头,专门就是在刑狱方面当差的。“赵栀微笑,“为了帮助阿爹当差,我才去读《宋刑统》的,读透了才好帮助阿爹处理事情。”
实际上,赵栀出于上辈子的职业原因,对于法律发条有着天然的兴趣。来到了这里,她也是琢磨着先看透《宋刑统》,时不时就给赵二郎一些意见。
赵二郎宠爱女儿,女儿想做什么,只要不出格他都乐意。更有一项好处就是他愿意听女儿的意见,所以赵栀提出的意见,只要他觉得不错都会采纳。
赵二郎原本不相信女儿能吃透《宋刑统》,但是女儿给出的案情判断的预测跟事实上最后的结果都是完全相同,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赵二郎就信服女儿的判断力了,从此在破案方面更加听从赵栀的意见。
有着上一世的基础,《宋刑统》对于赵栀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只不过在他人眼中,赵栀的本事可就大了去了。何执玉一脸钦佩的看着赵栀,“我也看过《宋刑统》,只是完全看不下去,你却能熟练应用,真是太厉害了。”
“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可不敢说熟练应用。”赵栀脸色微红,“刚刚跟公主据理力争,也不过是一些小聪明,难登大雅之堂。”
何执玉知道赵栀这是谦虚,转而说起了其他的:“那么验尸,难道是你父亲教你的?”
“这个嘛,是我软磨硬泡来的。“赵栀眯起了眼睛。任是赵二郎宠爱女儿,也不会答应让她去做这些事的。这些是赵栀背着父亲,偷偷跟瑞云县的仵作取经,再加上前世自己跟做法医的大伯时不时交流工作,才积累了一套法医知识,运用到现在,倒也算是得心应手。
自己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互有好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