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建功[2/2页]

千古一帝朱棣 杨烨1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燕王朱棣奉命征讨北元,他的对手是北元太尉乃尔不花,这一年,他三十岁。
      在准备好粮草辎重,鼓舞完军心士气后,朱棣亲率大军出发了,可是,刚出发不久后,朱棣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敌人在哪儿?这看似是一个很搞笑的问题,可对于朱棣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蒙古有多大,看过地图的朋友都知道,而且元军是游牧民族,没有城池,居无定所。面对这广阔无垠的沙丘荒原,朱棣陷入了沉思。
      三月,哨骑探报,乃尔不花的部队驻扎在迤都(在今天的蒙古国境内)。在摸清了敌人的确切位置后,朱棣立即挥师前进,不料,第二个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当天夜里,天降大雪,能见度极低,且路面湿滑,极不利于行军,诸将领皆建议原地扎营,等大雪过后再度前行。可朱棣并不这样认为:“天降大雪,乃是天然的隐蔽装备,敌军断不料我军的来袭,因此他们的警惕性也必然大大降低,所以当加速前进,直奔敌营。”
      到了目的地后,虽是重兵压境,可朱棣并未立即一举歼敌,而是派了部下指挥观童前去招降,自己则亲率大军紧随其后,奔向元军帐营。
      这观童本是蒙古降将,与乃尔不花乃是故交,两人在相见后相拥而泣,不料身后喊声四起,朱棣出现在了两人的面前,乃尔不花见势不妙,急忙想夺马而逃,可他已经被明军团团围住。观童向乃尔不花提出了朱棣的招降之意,朱棣还以礼款待,并提出为了草原生灵的安定,愿与蒙古永结同盟,不再交战。
      乃尔不花同意了,面前这个人英俊威武,气势不凡,他原本可以轻松地杀了自己,可他没有这样做,这使得他心服口服,表示愿与明朝和平相处,不再来犯。
      就这样,没有大费周章,朱棣顺利地劝降了敌军。他本可以一举歼敌,可他并没有这样做,此时已经三十岁的朱棣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喊打喊杀的楞头青了,他已经变得成熟了,他不愿再看到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他只想以理服人。
      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现在的朱棣是极为强大的朱棣,他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还明白敌人是杀不完的,最重要的是收服人心。
      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京城,朱元璋高兴地说道:“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说完,还赏了朱棣一笔巨款,一张百万大钞。
      对于朱棣来说,钱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也不缺钱,而且钱怎么印归老朱说了算,他就是印一个亿朱棣也管不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此他的地位将在老朱的心目中提升,他所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

第4章 建功[2/2页]